20世紀30年代,美國內科醫生卡斯爾(W.B. Castle)發現在正常人胃部可分離出一種「內因子」,但卻無法在惡性貧血病患的胃分泌物中發現,而這類惡性貧血的患者食用動物的肝臟之後,能改善病情,卡斯爾醫生便假設能預防惡性貧血的「外因子」存在於動物的肝臟當中。1948年-1949年,兩位化學家在美國分離出這個抗貧血的因子,並確定此因子為維生素B12。
結構:
維生素B12(cyanocobalamin, 下圖結構式中R=CN) 在體內以兩種輔酶形式: 即甲基B12(下圖中R=CH3)和輔酶B12(腺苷基鈷胺素)發揮生理作用,參與體內生化反應。也就是說,甲基B12是維生素B12在體內確實發揮生理作用的的活性化學形式之一.。Vit.B12分子內含有鈷及磷,故分子呈紅色。是唯一紅色晶體維生素,又稱為鈷維生素。分子中心部分之結構類似紫質類,此結構稱為corrin ring。
Vitamin B12常見的有三種:
Co上接氰根(─CN),稱為cyanocobalamin
Co上接氰氧基(─OH),稱為hydroxocobalamin
Co上接CH3,稱為Mecobalamin
來源
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牛肉、豬肉、蛋、牛奶、乳酪。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動物食品中,正常的膳食將會保證體內有足量的維生素B12,鮮見缺乏。但若患有吸收障礙的病人有可能患上維生素B12缺乏症。另外,因為維生素B12主要來自於動物食品,純素食者除非額外補充,否則很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建議攝取量
每日建議用量
台灣衛生署2002年建議每天攝取量
0–3歲:0.3–0.9 mcg
4–12歲:1.2–2.0 mcg
10–18歲:1.1–1.4 mcg
13歲以上:2.4 mcg
51歲以上:1.6 mcg
懷孕期:增加0.2 mcg
哺乳期:增加0.4 mcg
美國每日建議量
成人2.0 mcg
妊娠期2.2 mcg
哺乳期2.6 mcg
製造方式
維他命B12最早是於西元1947年由學者從肝臟中分離,用來治療惡性貧血。 後來,學者更進一步由發酵液中分離出維他命B12,而此種發酵液中分離的方法也是藥廠工業製造維他命B12之主要方法。製造B12需要特定的菌種,現在常用的細菌如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ropionibacterium sherrnannii進行發酵。
作用機轉
(1) 相關的生理病理機轉
維他命B12在吃進人體後,首先會在胃部,和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s)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 結合,形成複合物後,再由小腸段中的迴腸(Ileum)吸收。在迴腸之接受體(receptors)吸收時,需要有鈣離子之存在。換言之,如果我們的生理功能健全(胃功能好,且有食用非常微量之鈣離子),則根據理論,食物中所含的維他命B12均可被吸收,也絕對不會有維他命B12攝取不足之情況發生,被吸收後的B12會貯存於肝臟,待身體需要時,再經由如tzanscobalamin I、II等蛋白質,將B12運送至血中。除了造血所需,維生素B12也參與甲基的生合成,因此間接也對嘌呤、嘧啶等核酸成分的合成有重大影響。維他命B12在與葉酸一併攝取時,效果最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身體活力,和其它B群的維他命、維他命A、C、E,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一般而言,甲狀腺機能正常時,B12的吸收也能順利進行。B12的缺乏症,要在體內蓄積的B12全部耗盡的五年後,才會顯現出來。
1.促進紅血球的發育與成熟,使人體造血機能處於正常狀態,預防惡性貧血
2.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亦即你吃進這三種食物越多,身體需要用來代謝這三種食物的維他命B12就越多,其中尤以蛋白質的代謝所耗用的B12最多。
3.具有活化胺基酸的作用和促進核酸的生化合成,可促進蛋白質合成,它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
4.可用於治療原發性和繼發性內因數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熱帶性或非熱帶性腹瀉、腸道切除後引起的盲端形成和小腸憩室以及短二葉裂頭絛蟲嘗到寄生蟲所致使的維生素B12吸收障礙。
5.可用於哺乳、懷孕、長期禁食者、吸收不良綜合症、肝硬化及其他肝臟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感染及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
6.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2) 缺乏時的病徵
1.惡性貧血、疲倦無力、呼吸短促、頭暈眼花、皮膚蒼白
2.周邊神經問題:手指足尖刺痛發麻、肌肉無力、失去平衡、抑鬱等
3.消化道問題:舌頭紅腫疼痛及發炎,失去食慾,腹瀉不止。
4.記憶力減退。迷惑和痴呆。
維生素B12缺乏較嚴重時,其症狀包括有巨胚紅血球性貧血,神經性病變(neuropathy),如失智(dementia)、神經經神失常(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痙攣性癱瘓(spastic
paraparesis)、反射亢奮(hyperactive reflexes)等,高同半胱胺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如易流產、靜脈阻塞、高血壓、腦中風等風險,及脂肪肝(及肝臟脂肪變性,hepatic steatosis)等。
適用對象
(1) 適用的病患族群
1.素食主義者 : 植物性食品不含B12,長期純素食者有缺乏的危險,因為B12只能由微生物合成,經由食物鏈而儲存於體內。
2.惡性貧血:Vit B12在體內的吸收需要消化道分泌之特殊蛋白質的協助,,
運送進入血液。如果沒有這種內因素,就算從食物中攝取了大量Vit B12,
也會通過排泄直接排出體外,無法為人體所吸收。
人體小腸中菌群失調也可能造成Vit B12的吸收異常,而一些病變或手術也可能影響Vit B12的吸收。長期素食也會對身體中Vit B12的吸收不足,因為Vit B12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及酵母等。
3.部份或全部切除胃手術:因胃切除者容易有維生素B12缺乏症的情形出現,可經醫師評估後定期到醫院接受維生素B12的注射。
4. 50歲以上及老人:年長者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飲食習慣和生理機能的改變,常有食量小、胃口不好等問題,造成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均衡,胃壁細胞萎縮,胃酸與IF分泌均減少,導致蛋白質分解減緩,食物中B12無法釋出以供吸收,因此老年人缺乏率增高。相關研究發現人體消化蛋白質類食物所產生的中間產物「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同時具有血管和神經毒性,很可能就是大腦白質病變的主因。而維他命B6、B12和葉酸正是「同半胱胺酸」的剋星,能夠參與代謝這種有害的胺基酸,進而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效果。 因此老年人缺乏率增高對於維他命B6、B12和葉酸的攝取往往不足。
5.
經常應酬喝酒者:長期飲酒會使人體對營養的吸收能力減退,妨礙對維生
素B12的吸收利用,久了則容易產生貧血等症狀,所以常飲酒應酬的人應加
強維生素B12的攝取。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Vit.B12並無明顯毒性報告,大量服用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有:Arthralgia關節疼痛 (12% ),Dizziness 昏眩(12% ), Headache頭痛 (12% ),Nasopharyngitis鼻咽炎 (12% )
交互作用
1.維他命B12與一些會抑制或中和胃酸分泌的藥品,如famotidine、
omeprazole一起使用時,可能會減少維他命B12的吸收。
2.維生素C:同時食用B12與大量維生素C,將降低B12吸收及破壞B12。
3.降低B12吸收之藥物:如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colchicine、aminosalicylic acid and its salts、phenytoin、primidone、phenobarbital、cholestyramine、neomycin、chloramphenicol、potassium chloride等。
4.強體松:類固醇強體松(prednisone)可增進B12之吸收。
香煙:降低維他命B12之吸收量,吸煙者需要額外的維他命B12
酒:由於酒精會使B12的腸肝循環發生障礙,據稱係酒精使肝臟、小腸吸收能力降低之故,終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討論:
為何保養型眼藥水要添加B12 ?
1.B12從結膜吸收後,會有部分增加角膜細胞的代謝,幫助眼睛細胞更新。
2.多數的B12會進入眼睛的視網膜,由於B12本身是感光物質,可以減少視網膜中的細胞被光線所傷害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